前两周,亚马逊出台了一项新规:2020年1月1日起,带电池的产品未做UN38.3检测将被禁售。
这一新规也再次引发卖家们对于敏感品的关注,在亚马逊上,敏感品以及敏感词都曾多次引发产品严查甚至账号被封,懂得并预防敏感品和敏感词的应用就显得尤为主要。今天港勤小编就跟大家聊一聊亚马逊敏感品这件事儿。
敏感物品就是包含一些液体、粉末、电池以及气息的产品。其中许多产品不首先接收服务供给商,须要找到能够直接处置敏感商品的商品,无形中增长了难度和成本,敏感商品和危险品的运输存在许多不肯定性。在你的产品被送到美国亚马逊的仓库之前,它已经成为一个隐蔽的焦虑因素。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涌现问题,产品就不会按时上架,这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响。
敏感产品让人运营不安心不开心,那毕竟有哪些属于敏感类产品呢?
带电产品:锂电池也好,碱性电池也罢,只要是电池或者带电类产品,除了平台时不时来一次核查之外,每次发货都会可能会货代榨一次,运费比别的产品贵几块钱一公斤,而症结是货代还不许诺不担责,”如果货物被扣关,我们不负责“如此等等,而每次只要有航班产生火灾的新闻,背锅侠永远是电池。
液体、膏状物品、粉尘类产品:比如香水、唇膏、粉底、指甲油等等,每次发货都是焦虑时刻。
刀具、仿造品、食品:这些都属于各国海关严查的产品,物流不便利,还时不时被扣关。
侵权产品:这类产品属于重灾区,有些卖家投机,有些卖家无知,但不管怎么样,一旦被查处,极有可能是灭顶之灾,所以,我的建议是,能离多远就离多远。
认证请求严的产品:母婴用品、儿童玩具等被类目审核和被请求供给CPC认证,最近已经很多卖家中枪,很多卖家焦虑却不得解;激光类产品,因为违反各国法律法规而时不时被删除;LED类产品,被请求UL认证;个护健康类产品,被请求供给FDA认证等等,这些都是卖家选品时须要考量的。
详情可添加微信好友,获取相关业务资料。